又一院士名单公布,多位华人学者入选
从左至右:景旭东、李烨、梁秋华、温晓玲、赵旭东、范良士
9月18日,英国皇家工程院公布2024年院士增选结果,华人学者景旭东、李烨、梁秋华、温晓玲、赵旭东、范良士入选。他们分别在石油工程、无线通信、水工程、火灾及爆炸、可持续能源技术及化学工程领域有杰出贡献。
英国皇家工程院成立于1976年,由工程科技界最优秀的专家组成,入选皇家工程院被视作是英国工程科技专家的最高荣誉。
入选华人学者
景旭东,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客座教授。曾在壳牌公司担任多个技术和领导职务,在欧洲、中东、亚洲和美国的壳牌公司任职。
1985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获得石油工程学士学位,1990毕业于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获得石油工程博士学位。
拥有超30余年的开发经验,研究方向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开发、提高采收率、非常规页岩气开发以及碳捕获、利用和封存(CCUS)。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知名专家学者,在多个国际学会的执行和技术委员会任职。著名能源研究所(FEI)会士,英国皇家化学会(FRSC)会士,注册石油工程师(CEng),石油工程师学会(SPE)的杰出会员。发表了100多篇论文,共同撰写两本石油工程书籍。
李烨,1983年和1986年分别在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现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得无线电工程专业学士和硕士学位。现为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讲席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IET Fellow,曾任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教授和AT&T实验室主任科学家。
李烨教授长期从事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研究,在通信信号处理和智能通信领域做出了系统性、开创性贡献,对全球移动通信产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在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方面的基础性贡献,推动其成为现代通信系统的基石,是全球第四代(4G)和第五代(5G)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并被广泛应用于Wi-Fi和WiMAX等通信系统。凭借其在通信信号处理领域的重大成就,李烨教授荣获IEEE授予的国际通信领域最高奖 IEEE Eric E. Sumner技术成就奖,并被授予IEEE通信学会Armstrong终身成就奖以及IEEE车载技术学会James Evans先锋奖。他共发表400余篇IEEE期刊论文,出版专著三部,拥有40余项国际专利,研究成果被引用七万余次,H指数达124,连续多年入选全球高被引学者榜单。
梁秋华,1997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获本科学位,2005年获英国牛津大学计算水力学博士学位。2006年3月进入英国纽卡斯尔大学任终身讲师,随后分别于2011年、2013年晋升为高级讲师、教授。2018年6月加盟英国拉夫堡大学,担任水工程专业讲席教授。2022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讲席。2024年2月受聘担任郑州大学水利与交通学院副院长。
梁秋华教授长期从事计算流体力学,洪水、内涝、滑坡、泥石流等各类流域和城市水文及地质灾害的数值模拟及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学术成果。近15年主持20多项国内和国际项目,经费超过2000万英镑。团队研发的HiPIMS模型被广泛应用于中国、英国、日本、越南、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以及几个非洲国家的洪水风险评估和预测,发表SCI论文150余篇,多篇高被引和获奖论文。参与多项国际自然灾害防灾减灾事务,具有较高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温晓玲,1984年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动力机械工程系,1990年获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博士学位。曾任英国天然气公司天然气研究中心高级科学家、伦敦南岸大学工程学院高级讲师、伦敦金斯顿大学工程学院热流体学教授,华威大学工程系教授、火灾及爆炸研究中心主任等。现为萨里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火灾及爆炸建模组负责人,担任国际火灾安全科学学会(IAFSS)副主席、Proceedings of the Combustion Institute期刊副主编、欧盟委员会清洁氢联合组织欧洲氢安全小组(EHSP)成员兼工作组负责人,兼任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IMechE)会士和特许工程师等。
温晓玲是国际火灾和爆炸安全科学专家,在火灾和爆炸的计算机模拟学术界享有盛誉。她创建并领导华威大学火灾及爆炸研究中心,主要进行火灾和爆炸危险以及有害物质意外释放的研究,在火灾、气体爆炸、锂电池安全、氢安全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英国皇家工程院网站介绍温晓玲院士时表示:“温晓玲教授开发了先进的建模/模拟方法,用于对意外排放、火灾和爆炸的物理理解和后果分析,研究成果在工程和政策方面影响深远。她研究的排气保护系统工程工具用于氢气加气站设计、Hy4Heat项目,为英国政府考虑氢气社区试验提供了信息,并被欧洲标准EN14994采用。她的工作为液化空气公司的保护措施、BP公司的概念设计以及Pilkington、DNV、Shell和FM Global等公司的预测工具/方法提供了依据。”
赵旭东,欧洲科学院院士,英国赫尔大学可持续能源技术中心主任,能源及环境学院副院长,是可再生能源、能效技术、及绿色建筑领域的国际著名专家。在过去30余年的研究生涯中,赵教授在超高能效近零碳露点空调、高效太阳能热电转化、超高能效热管及热泵技术等方面建立了坚实的研究基础,取得了世界领先的研究成果。
迄今为止,赵教授主持及参与了68项由欧盟、英国工程及物理研究委员会(EPSRC)、英国皇家学会、英国科技创新部等研究机构资助的科研项目,累计科研经费达2800万英镑(约2.6亿人民币)。完成约40个工程咨询项目,经费达500万英镑(约4500万人民币)。获14项专利。前后共指导过41名博士生及31名博士后。发表了327篇论文(GOOGLE SCHOLAR 引用次数 18,283,hi-index (高被引)文章66篇,i10-index 文章339篇)。
赵教授入选2017年全球高被引学者,并连续四年入选(2020-2023)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受邀出任ENERGY杂志领域主编及其它8个杂志编委,多次受邀在30余次国际会议等做专题报告,2022年被提名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候选人。
范良士,1947年1月1日出生,化学工程专家,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化学及分子生物工程学系杰出大学讲座教授及C. John Easton工程讲座教授。
1970年范良士从台湾大学毕业后,进入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学习,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1978年获得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统计学硕士学位;1985年进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工程系工作,先后担任教授、系主任、杰出大学讲座教授、煤炭学团执行长、C. John Easton工学讲座教授;2001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2024年当选外籍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范良士的研究涉及流态化、多相流、反应工程、粉体技术等领域。
完整入选名单
来源:英国皇家工程院,仅用于学术分享,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