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信息

中央批准!2025新晋院士,任厦门大学校长

日前,中央批准:胡文平同志任厦门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张宗益同志不再担任厦门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职务。

据悉,11月21日,中国科学院公布202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其中,胡文平当选为2025年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

胡文平简介

胡文平,教授,1970年5月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胡文平1993年湖南大学化学化工系本科毕业,1996年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原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毕业并获硕士学位,1999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毕业并获博士学位。1999年获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的资助,赴日本大阪大学太阳能化学研究中心工作;2001年获德国洪堡基金的资助,赴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第一物理研究所工作;2003年4月加入日本电话电讯株式会社(NTT);同年9月底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归国回到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作;2013年任天津大学校长助理、理学院院长;2016年任天津大学副校长;2021年任天津大学常务副校长;2025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月,任厦门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

胡文平教授长期致力于有机半导体物理化学的研究,发表SCI论文700余篇(IF>10.0的320余篇),包括Nature,Science及其子刊(16篇),Adv. Mater.(106篇),J. Am. Chem. Soc. + Angew. Chem. Int.(75篇),被SCI引用>46,000次(H因子=105)。

来源:综合自“微言教育、厦门大学、天津大学”等,仅用于学术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52025-11-28

【IEEE ICCBD+AI 2025】第六届计算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在厦门成功举办

2025年11月21日-11月23日,IEEE第六届计算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IEEE ICCBD+AI 2025)在华侨大学隆重召开。

本次会议由IEEE中国联合分会、华侨大学主办,华南理工大学、石河子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广州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福建省计算机学会、中国网络空间新兴技术安全创新论坛(新安盟)、爱迩思出版社(ELSP)、ESBK国际学术中心、AC学术平台协办,共同探讨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与行业热点。

▲ 会议现场合照

11月22日上午,大会隆重开幕。主办方邀请了多位校领导、院领导出席会议,华侨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网络与信息安全产业学院院长田晖教授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叶剑虹副教授主持主会场。华侨大学党委常委缑锦副校长致欢迎辞。他在讲话中简要回顾了华侨大学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发展历程,肯定了本次会议在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对莅临现场及线上参会的国内外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与诚挚感谢。缑锦副校长表示:“我们相信,借助 IEEE ICCBD+AI 这一高水平学术平台,学校将与国内外同行进一步深化交流,携手探索新技术、新模型、新应用的未来方向。”

▲ 华侨大学缑锦副校长致欢迎辞

▲ 大会主席南方科技大学杨丽丽教授开幕致辞

▲ 华侨大学田晖教授主持开幕式

本次会议主会场邀请了四位学者作主旨报告,他们分别是IEEE Fellow、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李晓黎教授;IEEE Fellow、香港理工大学李青教授;南方科技大学Pietro Simone Oliveto教授;厦门大学沈志荣教授。此外,西安交通大学郑通兴教授,暨南大学曹坤教授也在分会场做了特邀报告。专家们的报告内容聚焦领域前沿,观点明确扎实。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李晓黎教授作主旨报告(线上)

▲ 香港理工大学李青教授作主旨报告

▲ 南方科技大学Pietro Simone Oliveto教授作主旨报告

▲ 厦门大学沈志荣教授作主旨报告

大会共设立四个主题的分会场。当日下午,特邀报告、学者报告、博士生论坛等都有条不紊地进行。来自各大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多位学者都分享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学术氛围浓厚。体现了计算机与视觉智能领域的创新活力,也展示了学者们对前沿技术的深入探索。

▲ 分会场现场

▲ 暨南大学曹坤教授作特邀报告

晚宴环节,大会公布并颁发了多项荣誉,表彰了在workshop组织、会议投稿与学生口头报告中表现突出的学者。晚宴现场交流充分,为持续推进相关领域的科研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

▲ 颁奖晚宴现场

IEEE 第六届计算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的顺利召开,为国内外学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计算机科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前沿成果的重要平台。组委会表示,未来大会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交叉创新的理念,推动相关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472025-11-26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144人当选(附全名单)

11月21日,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共有144人当选,院士队伍的年龄结构、学科、地区和行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共选举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73人。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4人,化学部11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3人,地学部9人,信息技术科学部11人,技术科学部15人。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57.2岁,最小年龄44岁,最大年龄66岁,60岁(含)以下的占67.1%。女性科学家有5人当选。院士队伍的结构进一步优化。本次增选后,中国科学院共有院士908位。2025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7人,来自15个国家,外籍院士的国别分布更加广泛。本次选举后,中国科学院共有外籍院士173位。

共选举产生中国工程院院士71人。其中,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1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9人,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10人,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12人,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7人,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6人,农业学部8人,医药卫生学部8人。此次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中,女性科学家有8人当选,还有一批国防和国家安全领域承担重大任务的专家、多位民营科技领军企业的专家以及6位扎根西部边远地区的优秀专家当选。本次增选后,中国工程院共有院士1002位。2025年新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24人。本次选举后,中国工程院共有外籍院士148位。

本次增选后,中国科学院院士总数为908人,外籍院士总数为17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为1002人,外籍院士总数为148人。

来源: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仅用于学术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522025-11-21

【ISRAI 2025】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在长春圆满闭幕

11月14日至11月16日,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ISRAI 2025)在长春隆重召开。本届会议由吉林省机器人学会组织,长春理工大学主办,长春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和长春汽车职业技术大学承办,并获得了吉林省人工智能学会,长春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长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吉林省脑信息与智能科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爱迩思出版社(ELSP),ESBK国际学术交流中心,AC学术中心等高校与学术单位的共同协办。旨在汇聚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学者与行业精英,共同探讨前沿技术,推动学术交流与技术发展。

大会现场

本次会议主题涵盖了机器人、人工智能相关的多学科,共吸引了百余专家学者参与,共设立3场主旨报告,5场特邀报告以及分会场设置院长论坛和Workshop报告环节。首先,邀请到了吉林省机器人学会理事长杨华民教授致开幕辞。杨华民教授先对到场的来宾表示欢迎,他表示,学术研究绝非闭门造车,希望各位能携手,打破学科壁垒、突破技术瓶颈,让实验室里的前沿成果不再束之高阁,而是快速转化为推动产业升级、改善民生福祉的强劲动力。

吉林省机器人学会理事长杨华民教授致开幕辞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王楠楠教授的报告从架构设计、推理步骤和参数量化三个方面对神经网络压缩和稳定训练进行了探讨,并有望为边缘设备需求的大型模型构建全面的轻量级解决方案,实现资源消耗和模型性能之间的良好平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王楠楠教授作主旨报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Nikolaos Freris 教授介绍了仿生软螺旋机器人,通过3D打印,它们可以轻松快速地构建任意规模。此外,一个机器人可以处理各种各样大小、形状和重量的物体。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Nikolaos Freris 教授作主旨报告

浙江大学Shadiev Rustam教授展示了人工智能驱动的语音工具重塑教育格局的前景,并为旨在将此类技术整合到教学实践中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了实用的见解。

浙江大学Shadiev Rustam教授作主旨报告

特邀报告随后举行。吉林大学周淼磊教授、张锐教授,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胡海飞副研究员,哈尔滨工业大学关毅教授,吉林大学高一星副教授分别就仿生类人机器人、软地形仿生运动机制与设备、太空载荷精密装配方案、系统相似性模型、机器人学习等领域分享最新成果,并与听众展开交流。

在下午的院长论坛和分会场报告中,与会人员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院长论坛照片

分会场报告照片

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在长春圆满落幕。大会汇聚中外专家学者,围绕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前沿深入交流,分享最新成果,探讨未来趋势,激发跨界合作,为学科发展和产业创新注入新动能。

1172025-11-18

【ASIM 2025】第四届先进传感与智能制造学术会议在常州大学召开

2025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第四届先进传感与智能制造学术会议(ASIM 2025)在常州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常州大学、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常州工学院共同主办,江苏理工学院、南京工业大学、爱迩思出版社(ELSP)协办,并获IEEE南京分会、武汉理工大学、江汉大学、ESBK国际学术中心、AC学术平台等多家单位支持。

会议积极响应国家制造强国战略,聚焦先进传感与智能制造前沿议题,吸引了来自97家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深入探讨该领域的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执行主任王永青,西安交通大学米兰理工联合学院执行院长杨树明,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李根喜,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徐宾刚,常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海群出席会议。机械学院院长刘麟主持大会开幕式。

大会现场

陈海群在大会开幕式致欢迎词。他强调,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下,制造业正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本次会议围绕先进传感与智能制造的关键科学与工程问题,搭建了跨学科对话平台,具有重要意义。他希望以此次学术会议为契机,进一步促进智能制造领域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深化与国内外高校及企业的合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贡献“常大智慧”。

与会专家学者

大会报告环节,王永青、杨树明、李根喜、徐宾刚分别作《智能制造中的集成测量-加工技术》《半导体芯片缺陷检测新方法探索》《基于生物传感器的外泌体分析方法及其在癌症精准诊断中的应用》《先进的可穿戴传感技术》大会主旨报告,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常州大学沈惠平教授作《一种新型折叠运动平台并联机构的设计与分析》特邀报告,江苏汤姆森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汤建华作《智能制造赋能包装装备产业新质生产力》行业特邀报告,展现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实践成果。

院长论坛现场

会议期间举行了院长论坛,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丁坤、常州工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毛国勇、江苏理工学院机械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康绍鹏、江南大学机械学院副院长钱善华、苏州工学院机械学院副院长张斌,以及常州大学机械学院院长刘麟,围绕各学院的学科特色、人才培养亮点等开展了深入交流。

11月1日下午,会议设置四个平行分会场,86场报告围绕柔性电子、生物传感、纳米制造、数字孪生、机器视觉、智能机器人等热点方向展开多维探讨,会议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会后,部分参会人员参观了中国(常州)德国中心、同方威视科技江苏有限公司,实地感受常州金坛的智能制造产业生态。

本次会议为专家学者搭建了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有力促进了先进传感与智能制造领域的创新协作与成果转化,为推动智能制造行业高质量发展汇聚了智慧与力量。

1502025-11-13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ivil Engineering and Smart Construction (ICCESC 2025)

The evolution of civil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 spans across historical eras, deeply intertwined with societal, economic, and scientific advancement. Particularly, it mirrors the progres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merging as the harmonious amalgamation of contemporar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nstruction,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emerges as the prime catalyst propelling the transformation and enhanc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sector, steering it towards modernization.

Centered around civil engineering, water management, and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this conference strives to bridge the latest scholarly accomplishments with the existing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landscape. It aims to furnish diverse insights to businesses,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academics, comprehensively showcasing novel technologies, innovative paradigms, and recent milestones in related domains. By doing so, it aims to foster synergistic growth between academic accomplishments and industrial progress.

Conference Information

- Conference Theme: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ivil Engineering and Smart Construction (ICCESC 2025)

Official Website: https://www.ic-cesc.com/

- Publication: All accepted papers will be published in the conference proceedings and submitted to Springer (the first edition has been successfully indexed).

Registration Fee Waive Policy

Contact Publishing Consultant Rona at ronnaggr86@gmail.com.

Call for Papers

The conference is soliciting state-of-the-art research papers in the following areas of interest:

Civil Engineering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tructural Engineering

Geological Engineering

Seismic Engineering

Railway Engineering

Highway Engineering

River&Coastal Engineering

Port and Waterway Engineering

Tunnel and Bridg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ivi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Theory

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

Civil Engineering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its theory

Hydraulic Engineering

Engineering Hydrology

Water and Hydropower Calculation

Engineering Survey

Smart Construction

Smart construction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Intelligent design

Intelligent equipment

Man-machine collaboration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system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practice

Gree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intelligence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equipment and robots

Digital constructi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Green building

Green Architecture

Intelligent building

Engineering intelligent design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algorithm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robot technology

Intelligent engineering survey and planning

Engineering informatization

Engineering intelligence

Wireless transform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Engineering

Predictive maintenance

Garage management system engineering

Building Equipment Automatic System

Security monitoring and anti-theft alarm system engineering

---

Submission Guidelines

1. Prospective authors are kindly invited to submit full papers that include title, abstract, introduction, tables, figures, conclusion and references. It is unnecessary to submit an abstract in advance. Please submit your papers in English.

2. One regular registration can cover a paper of 8 pages, and additional pages will be charged. Please format your paper well according to the conference template below before submission.

3. Paper Template: Please prepare your paper in both .doc/.docx and .pdf format and submit your full paper.

Template:

(Click me)

doc/.docx :http://www.icivis.net/?attachment_id=25318&download=1

LaTeX:http://www.icivis.net/?attachment_id=24810&download=1

Submission: please click here for paper submission.

https://cms.elspub.com/submission/stepone?conf_id=1730114919184449536&type=submit

Contact

Submit your work today!

Email: ronnaggr86@gmail.com

Tel / WeChat: Rona +86 15507494120 (Conference Secretry)

Source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1105456].

109202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