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物联网、通信与智能技术国际会议 ( IoTCIT 2025)

会议简介:2025年第四届物联网、通信与智能技术国际会议(IoTCIT 2025)拟定于2025年6月27日-29日在广西河池举行,由河池学院主办,中国矿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ELSP(爱迩思出版社)共同协办,聚焦物联网、通信与智能技术,邀请国内外专家探讨最新发展方向,提供交流平台,展示创新成果,会议官网可投稿。

2025-06-27 至 2025-06-29

中国,河池

距离大会截稿

2025年第四届物联网、通信与智能技术国际会议(IoTCIT 2025)拟定于2025年6月27日-6月29日在广西河池盛大举行,由河池学院主办,中国矿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ELSP(爱迩思出版社)共同协办。

会议将围绕物联网、通信与智能技术等相关研究领域,广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当今物联网、通信与智能技术范畴内各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方向及行业前沿动态。会议旨在为来自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教授、学者、工程师提供一个高水平的信息沟通平台及创新成果展示与推广的渠道,并使各学术机构、企业和个人获得更多资源、信息和建议。

大会主讲

徐正元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徐正元,中国科学院无线光电通信重点实验室创始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光通信与网络研究中心创始主任、教授,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基金委无线通信大数据重点项目群负责人,科学中国人2011年度人物,深圳市孔雀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中山市中创光电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

何德彪教授,武汉大学

何德彪,武汉国家网络安全学院教授,武汉大学“珞珈青年学者”。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2019),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19, 2020);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担任湖北省商用密码协会会长、武汉大学密码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密码学会区块链专委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学术职务。

王正教授,武汉大学

王正,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网络安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主任, 国家级人才计划青年项目(海外)入选者,“武汉英才”产业领军人才。 曾任东京大学助理教授,日本文部科学省卓越研究员,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获中国留日同学会最优秀青年学者奖。入选斯坦福大学2022-2024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组织委员会

大会主席

董健教授,中南大学

李世银教授,中国矿业大学

Prof.Joel Rodrigues,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肖辉辉教授,河池学院

程序主席

唐枋教授,重庆大学

王路副教授,哈尔滨工程大学

Assist. Prof. Mojtaba Vaezi, Villanova University, USA

出版主席

易云飞教授,河池学院

郑通兴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

技术主席

解迎刚教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朱虎教授,南京邮电大学

宣传主席

李元香教授,武汉大学

闭吕庆教授,玉林师范学院

技术委员会

Prof. Chengwei Zhou, Zhejiang University, China

Prof. Dimitrios Georgakopoulos, 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ustrilia

Prof. Siva Kumar, Universiti Teknikal Malaysia Melaka, Malaysia

Prof. Yoshifumi Manabe, Kogakuin University, Japan

Prof. Guanjun Xu,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China

Prof. Anand Nayyar, Duy Tan University, Da Nang, Viet Nam

Prof. Debajyoti Mukhopadhyay, Bennett University, India

Prof. Mahesh V, SR Engineering College, India

Prof. Jinshan Zeng,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China

Prof. Muhammad Imran Aslam, NED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Pakistan

Prof. Yongquan Zhang,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China

Prof. Cong Hu,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China

Prof. Yingzhou Bi, Nanning Normal University, China

Assoc. Prof. Lei Chen, Shandong Universtiy, China

Assoc. Prof. Fenghui Zhang, Southeast University, China

Assoc. Prof. Rosilah Hassan, Universiti Kebangsaan Malaysia

Assoc. Prof. Tianming Ma,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China

Assoc. Prof. Kefeng Guo, Spa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China

Assoc. Prof. Weiqing Guo, Zhijiang colleg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ina

Assoc. Prof. Zhixun Liang, Hechi University, China

Assoc. Prof. Bo Zhou, Hechi University, China

Assoc. Prof. Jincun Zheng,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China

Dr. Yifeng Zheng, Minnan Normal University, China

Dr. Claudio Marche, University of Cagliari, Italy

Dr. Joonhee Kwon, Kyonggi University, Korea

Dr. Muhammad Waqas, University of Greenwich, UK

Assitant Research Fellow Xudong Zhong, Systems Engineering Institute, Academy of Military Sciences, China

分论坛

分论坛 1

Title: Fast Target Recognition Based On Improved ORB Feature

Chair:解迎刚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分论坛 2

Title: Wireless Security and Privacy for 6G

Chair 1:郑通兴  西安交通大学

Chair 2:李兴旺  河南理工大学

Chair 3:吕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Chair 4:杨梓艺  北京理工大学

分论坛 3

Title: Low-Altitude UAV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Chair:冯斯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分论坛 4

Title: Remote Sensing Image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Innovative Algorithms Leading the Insights of Smart Earth

Chair 1:朱虎    南京邮电大学

Chair 2:余玉丰  广州大学

分论坛 5

Title: Microwave Circuit and Measurement Techniques

Chair 1:史卫民  重庆大学

Chair 2:高勇    合肥工业大学

Chair 3:高冲    电子科技大学

Chair 4:陈路    电子科技大学

分论坛 6

Title: Innovations and Challenges in the Marin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Chair:谢佳轩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分论坛 7

Title: Machine learning-based low-level models for computer vision

Chair 1:江鹤  中国矿业大学

Chair 2:宋泊明  徐州医科大学

分论坛 8

Title: Machine learning-based low-level models for computer vision

Chair 1:马天鸣  上海工程科技大学

Chair 2:张楠楠  上海工程科技大学

分论坛 9

Title: Frontier Technologies and Systems of Array Signal Processing in Futur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hair 1:刘颖    浙江大学

Chair 2:孙羽羿  杭州师范大学

Chair 3:冯运琪  浙江工业大学

分论坛 10

Title: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power optimization for Energy-Efficiency in 5G/6G communication systems

Chair 1:刘学文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Chair 2:赛地瓦尔迪买买提 新疆工程学院

分论坛 11

Title: Cloud-Edge-Device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Optimization Method

Chair:林鹏  南京信息科技大学

分论坛 12

Title: The generation method of digital twin networks and their impact on existing network architectures

Chair:颜昕  武汉理工大学  

分论坛 13

Title: Innovation and Industry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Deep Learning and Large-Scale Models

Chair:张龙青  广东科技学院

分论坛 14

Title: Communication-Computing-Caching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I-empowered Mobile Edge Networks

Chair:林艳  南京理工大学

分论坛 15

Title: Intelligent Connected Transportation System

Chair:刘伟荣  中南大学

分论坛 16

Title: Networking and Computing Technologies of Scalable Energy-sustainable SWIPT-enabled

Chair 1:林德钰  南昌大学

Chair 2:徐健锋  南昌大学

Chair 3:赵帅    南洋理工大学

分论坛 17

Title: Intelligent computing for wireless sensor system

Chair 1:姚博彬  长安大学

Chair 2:李小平  电子科技大学

Chair 3:张天贤  电子科技大学

分论坛 18

Title:IoT in Agriculture and Aquaculture

Chair 1:闭吕庆  玉林师范学院

分论坛 19

Title:IoT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or Distributed Intelligent Power Grids

Chair 1:周伯阳  高效计算系统研究中心,浙江实验室

分论坛 20

Title:Multi-beam multiplexing design with phase-only excitation based on hybrid beamforming architectures

Chair 1:张峻伟  中国传媒大学

分论坛 21

Title:IoV’s Communication and Contro lTechnology based on ArtificialIntelligence

Chair 1:樊秀梅  西安理工大学

Chair 2:王超    北方工业大学

More to be announced...

参与形式

为切实举办好第四届物联网、通信与智能技术国际学术会议,我们诚挚邀请您参与支持IoTCIT 2025。参与形式如下:

Presenter

1.口头报告:在大会上进行物联网、通信与智能技术研究领域的英文学术报告,时长约10-15分钟。

2.论文报告:在大会征稿主题范围内提交相关领域英文版科技论文,评审通过后提交注册并收录到会议论文集。

3.研讨会:针对会议主题组建workshop,以分论坛形式展开研讨。

注:口头报告时长和具体流程可酌情而定。

Committee

作为会议联合主席或技术委员会身份参与支持,在会议技术层面上指导并把关,负责一部分同行评审工作,组委会将为其颁发荣誉证书。

Keynote speaker

组委会诚盼物联网、通信与智能技术领域各细分学科的杰出专家学者加入智库团队,在会议上作主题学术报告,分享前沿动态与最新成果,共同推动技术进步与人才培养。

往届会议

第一届物联网、通信与智能技术国际学术会议(IoTCIT 2022)论文集已检索。

第二届物联网、通信与智能技术国际学术会议(IoTCIT 2023)论文集已检索。

第三届物联网、通信与智能技术国际学术会议(IoTCIT 2024)论文集生产中。

论文集书号https://link.springer.com/book/9789819627660

投稿指南

1.请登录会议官网:www.iotcit.org下载论文模板

2.投稿系统:

https://ocs.academicenter.com/submission/stepone?conf_id=1859168312739659776&type=submit

3.投稿须知:

(1)论文是全英文稿件,非纯综述类,应具有学术或实用推广价值,并且未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或会议发表过,文章整体需符合科技论文要求。

(2)请您根据模板编辑您的论文,并将全文(word文档以及PDF文档)提交至投稿系统。

(3)您的文章页面建议6-8页(包含第8页),含清晰的公式图表等。超过8页需缴纳超页费。

3.文章录用:若您的文章被录用,组委会将以短信或邮件形式通知您,您将收到以下文件:录用通知、审稿意见表、中文注册表。

征稿主题

通信

通信传输、通信信号处理、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射频通信、微波通信、网络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绿色通信系统天线和传播、合作交流、通信技术及应用、智能电网通信、电力线通信、下一代(6G)移动通信、D2D和M2M的通信、电磁场和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信号和图像处理

物联网

无线传感器和执行器网络、无线和移动网络、无线网络多媒体、车辆网络、网络编码技术、网络架构和协议、网络安全、人工神经网络、光网络和光无线、融合网络、物联网和大数据、认知无线电网络、下一代网络和互联网

智能技术

信息教育、信息系统建模和模拟、计算机科学、分布式计算、信息检索、泛在计算、高性能计算、普及和移动计算、云计算、Web服务和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

会议日程

2025年6月27日
9:00—20:00会议报到、注册
2025年6月28日
8:30—9:00开幕式,嘉宾致辞
9:00—12:00主讲嘉宾主旨报告
12:00—13:30自助餐、午休
14:00—18:00分会场专题论坛
18:00—20:00晚宴暨颁奖典礼
2025年6月29日
全天学术考察活动


联系方式

会议官网:www.iotcit.org

官方邮箱:iotcit@126.com

联系电话:张老师18073196045(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