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详细信息

首次公开!这是1949年北大物理系第一名的成绩单

2025-01-16119

今日恰逢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于敏先生逝世六周年纪念日,一份珍贵的史料——于敏先生在北京大学的毕业成绩单首次公开了!

1926年,于敏出生于天津,幼年时代,他目睹山河破碎,立志要科学报国。

1946年,他转入北京大学理学院学习物理,在北大学习期间,于敏的成绩名列前茅。

1949年,他以88.46分的总成绩从物理系毕业,排名全系第一,其中三、四年级的近世代数和矩阵行列式论两门课程,他更是考出过100分的满分成绩。随后,他又继续读研,先后师从张宗燧和胡宁两位先生。

1951年,于敏离开北大,在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开启了科研生涯。当时,国内没人懂原子核理论,几乎全靠自己,于敏还是很快掌握了原子核物理的发展情况和研究焦点,站在了国际前沿。他与合作者提出原子核相干结构模型,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空白。在研制核武器的权威物理学家中,于敏没有任何留学经历,因此被亲切地称为“国产土专家一号”。

1961年,于敏调任第二机械工业部参与氢弹原理研究,从此隐姓埋名长达28年。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邓稼先领导的团队下爆炸成功,随后于敏率领的研制团队在1967年研发出中国首枚氢弹,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国防实力的增强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1988年,于敏的身份正式被解密,这时他已62岁。28年的时间里,为了研制氢弹,于敏隐姓埋名,对国家机密守口如瓶,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

2019年1月16日,于敏溘然长逝,享年93岁。他生前曾说:“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入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

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综合《国家记忆》,仅用于学术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缅怀,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