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56岁教授朱锐在北京病逝
8月1日晚,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讣告: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杰出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与认知科学跨学科交叉平台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朱锐(RUI ZHU)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8月1日下午13时1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56岁。
朱教授生于1968年10月,安徽安庆市怀宁县人,拥有卓越的学术背景和深厚的国际学术联系。他从安徽大学毕业后,进入北京大学深造,师从陈启伟先生,后赴美国杜兰大学攻读心灵哲学与认知科学,师从Radu Bogdan教授,并在1997年获得博士学位。朱教授的职业生涯横跨中美两国,曾在德克萨斯州立大学、森林湖学院担任教授,并于2018年回国任职深圳大学,最终在2020年加入中国人民大学。
朱锐教授在心灵哲学、神经哲学、神经美学以及分析哲学等领域有着开创性的研究,精通多国语言,著作丰富,包括《知觉、心灵与艺术》等专著,以及在国际一流期刊发表的30余篇论文。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也是一位热爱教育的教师,致力于推动交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努力提升学术国际化水平,并在国内多次举办公益讲座,致力于打破学科壁垒,推广交叉科学知识。
遵照朱教授的遗愿,他的丧事从简,未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他的离世是中国哲学界和认知科学领域的一大损失,他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将被同行和学生们永远铭记。
此前(2024年3月),朱锐教授在课堂上公开自己的病情:正处于癌症晚期,前两周缺课是身体原因。“如果我哪天倒在课堂上,大家不要为我悲伤。因为哲学家,是不恐惧死亡的。”一位学生把他的话发到网上,引发广泛关注。
截图来源:小红书@阿谣
在一堂课上,朱锐老师称他是一名癌症晚期患者,正在化疗,每次需服用大量止痛片才能出席授课。说话间,医生电话打进来,朱锐平静地回答,“你现在正打扰我上课呢。”
作为一名癌症晚期患者,他对即将到来的死亡非常豁达,带领学生思考生命与死亡的意义。患病之后,朱锐提出继续上课,因为他希望把时光奉献给学生,更多地传递哲学的思想力量。他曾说,学哲学最大的收获是让他不再恐惧死亡。
朱锐老师常说”我希望听到你们的看法,我把大家看成是和我平等的朋友和学者,所有人都可以在我的课上畅所欲言““如果我哪天倒在课堂上,大家不要为我悲伤,而要为我感到骄傲,我很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