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审稿流程大揭秘!原来论文发表前要经过这些关卡
当我们的学术论文完成后,真正的煎熬才刚刚开始,漫长的审稿流程来了......
但对于许多踏入科研圈的同学们来说,可能并不清楚论文审稿流程,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有结果,只能痴痴等待。
下面,将对期刊的审稿流程做个简单梳理,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期刊三审
【1】编辑初审
一旦编辑部接收到投稿,会立即进行登记并指派相应的栏目编辑来执行初审工作。编辑的职责在于初步筛选稿件,检查论文的格式是否符合要求,以及内容是否适宜发表,并将审核结果反馈给作者。
【2】专家复审
复审阶段,也称为外审或同行评议,意味着稿件将被递送至领域内的专家手中进行审阅。这一步骤耗时较长,通常需2至3个月。期刊的质量越高,参与审稿的专家数量越多,且他们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也越强。例如,普通期刊可能仅邀请3名左右的国内审稿人,而SCI期刊则可能邀请最多5名审稿人。
审稿专家提交意见后,编辑部会综合考虑多位专家的意见,以决定复审结果。复审结果通常包括退稿、修改后再审、修改后重新投稿、修改后直接发表及录用五种。编辑部会根据专家的意见对稿件进行相应处理。修改意见根据程度不同,可分为“大修”和“小修”,只有修改达到要求后,稿件才会被录用;否则,将面临退稿。
【3】主编终审
通过外审并获得刊发建议的稿件,将被提交至编委会或主编进行终审。终审通过后,稿件即被录用。此阶段稿件被退稿的可能性相对较小。终审是稿件审稿流程中的最后一环,其耗时难以确定,可能迅速完成,也可能需要较长时间。
来源:网络
如果能够顺利通过以上的流程,就意味着你的文章已经被录用了,静静等待文章见刊即可。
二、审核周期
可能有同学疑惑,审稿流程这么多,一篇文章顺利发表要等到何年何月啊?
期刊从投稿到返回修改意见的时间周期,通常在1至3个月之间,其中大部分时间用于同行评审。相较于核心期刊,大部分非核心期刊省略了外部评审环节,因此审稿时间通常更短。然而,两者的总体审稿流程在结构上颇为相似。
不同期刊之间的审稿速度存在差异,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同行评审的进度缓慢、投稿数量的增加,以及论文数据处理的复杂性等。一般而言,期刊的级别越高,其审稿周期也相应延长。若投稿后3个月仍未收到审稿意见,作者可以通过投稿系统、电话或电子邮件等方式查询审稿的进展情况。
总之,一篇论文从撰写到发表往往需要投入不少的精力和时间,我们的稿件难免会遇到拒稿、返修等环节。当你无法解决这些困难点,又没有导师指导的情况下,找专业的论文辅导是最靠谱最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