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干货详细信息

SCI期刊、SCI分区和Nature系列期刊等级

2024-06-2897

一、SCI期刊

SCI全称是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Information,简称ISI)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创建于1957年。

凡是被该索引收录的期刊所刊登的论文,均成为SCI论文。2008年,成为汤森路透集团的一部分,SCI隶属于Web of Science平台,2017年再次易主于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详细发展过程有:

1955年,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博士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Citation indexes for science:a new dimension in documentation through asso-ciation of ideas一文,系统地提出了用引文索引检索科技文献的全新方法。

1957年,加菲尔德创立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ISI),其宗旨是为科研人员提供全球最重要和最具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1963年,加菲尔德第一次提出了影响因子JournalImpact Factor,用于评估期刊的影响力。

1964年,加菲尔德和他的同事们正式推出了Science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简称SCI)。

1973年,ISI出版了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

1975年,影响因子正式以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Reports (JCR)方式发布。

1978年,ISI出版了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艺术和人文引文索引,A&HCI)。

1992年,ISI正式加入汤姆森集团,成为汤姆森科技与医疗事业部的一部分。

1997年,ISI 将SCI、SSCI、A&HCI整合,创建了网络版的多学科引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o

2005年,Century of Science推出,Web of Science数据自此可回溯到1900年

2008年4月,加拿大汤姆森集团正式完成了与英国路透集团的并购,成为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原ISI所在的汤姆森科技与医疗事业部变更为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

2014年,Web of Knowledge平台更新并正式更名为Web of Science平台,原Web of Science数据库更名为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 (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

2015年,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的新子集--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 (ESCI)正式推出,帮助科研人员了解学术研究的新兴趋势。

2016年7月11日,汤森路透宣布与Onex (Onex Cor-poration)和霸菱亚洲投资基金(Baring PrivateEquity Asia)达成协议,35.5亿美金的价格出售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业务,成为全球独立运营的新公司Clarivate Analytics(科睿唯安)。

2017年,科睿唯安宣布收购全球同行评审数据平台Publons。

2018年,科睿唯安宣布收购Kopernio,利用AI人工智能技术帮助科研人员快速访问全文文献。

2019年,Churchill资本集团和科睿唯安宣布达成最终合并协议。合并后的企业以科睿唯安的名义运营并于当年5月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如今,科睿唯安已经在Web of Science的平台上运行了多学科引文数据库目前不只是包含SCI,还涵盖了其他相关数据库SSCI之类的,登陆网站就可以查询到这篇文章是不是SCI收录的录。

科睿唯安每年的六月都会向公众发布其期刊引证报告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会更新SCI数据库中,还发布了该刊去年影响因子。直接登陆Webof Science平台能够查询到大量的信息,其中包括影响因子等IF,分区等。

二、SCI分区

在我国,SCI的划分主要分为两类:JCR划分;还有一个种属中科院分区。国外基本上没有分区的思想,这仅仅是一个参照点,他们通常只选择本领域的权威杂志进行投稿,无论划分区域,但是这些权威期刊的影响因子普遍较高高。

1.JCR分区

JCR对期刊进行了分类,将其划分为176个独特的学科领域,每一个领域科分类按期刊影响因子由高到低平均划分为四个类别区:

影响因子前25%(含25%)的期刊为Q1区;

影响因子位于25-50%(含50%)为Q2区;

影响因子位于50-75%(含75%)为Q3区;

影响因子位于75%之后的期刊为Q4区。

2.中科院分区

中科院率先把JCR上的全部期刊划分为数学,物理和化三个学科学习,生物,地学,天文,工程技术,医学,环境科等研究,农林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和综合性期刊13类。再把13类期刊分别分成4等级者,四区也。

按照各类期刊影响因子划分,前5%为该类1区、6%~20%为2 区、21%~50%为3区,其余的为4 区。

三、两种分区比较

1.学科划分不同

科睿唯安JCR的Journal Ranking没有设置大类学科,只分为176个具体学科,也就是中科院分区表中所指的小类学科。

2.分区方法不同

JCR是按照“平均主义”思想,根据刊物IF的高至低平均划分4个区,每个区含有该领域总量25%的期刊;

中科院分区就像一个社会阶层金字塔结构,一区仅有一本顶级刊物,二至四区刊物层层递增。

显然中科院的1区和2区杂志很少,杂志质量相对也高,基本都是本领域的顶级期刊。

所以有的人发表的论文按JCR分区标准算一区,而按中科院分区算2区甚至三区。

3.指标取值不同

JCR是按本年度公布的IF进行分区,中科院是按期刊前3年IF的平均值进行分区。

4.我们到底该看那个分区

鉴于中科院的分区制度受到了广泛的争议,目前许多高等教育机构已经放弃使用中科院的分区制度。尽管中科院在今年已经进行了分区改革,将分区表划分为基础班和升级版,但这些改革仍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改变。

我认为JCR分区可以作为参考,不可SCI至上,因为数据是可以操纵的。

5.Nature系列期刊等级

Nature期刊不需要太多的简介,全球最着名的科技期刊,唯有Science可以与之相媲美。然而,由于Nature集团近期推出了众多新的期刊,目前Nature系列的期刊种类接近一百种,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其结构相当复杂,除了近些年新出版的期刊,其他都是SCI期刊。

Nature正刊的权威性是不容置疑的,同时,子刊(即Natureresearch journals)也被认为是该领域内的权威刊物。尽管NC(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级别可能会相对较低,但目前NC始终维持着50%的初审拒稿率,这是一个相当困难的情况。SR(Scientific Reports)的级别是最低的,目前的接受率是55%。

由于正刊、NC和SR均是综合性期刊,所以他们之间有竞争有层次,而SR层次最低,NC权威性低于子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