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与服务

cloud
会议论文平台

AC会议论文平台旨在为国际会议组织者和与会者提供高效、高质量的系统。

cloud
合作办会

作为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我们欢迎大学、研究机构和学者通过该平台建立您的会议。我们将提供免费的会议提交系统和卓越的会议出版服务。

学术资讯

image
2025-04-25
重磅!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指南发布!

4月25日,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发布2025年院士增选指南,两院2025年院士增选工作正式启动!

中国科学院2025年院士增选名额不超过100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6名,化学部15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9名,地学部15名,信息技术科学部11名,技术科学部16名,特别推荐领域不超过8名。

中国工程院2025年院士增选名额不超过100名。其中,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0名,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0名,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10名,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10名,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10名,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8名,农业学部10名,医药卫生学部12名(含中医药2名);此外,7个名额用于特别通道候选人,8个名额主要用于支持民营科技领军企业的候选人,5个名额主要用于支持在西部边远地区(贵州、云南、广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内蒙古9个省、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20年以上的候选人,上述三个方面的名额统筹使用。

中国科学院2025年院士增选指南

院士制度是党和国家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导向,凝聚优秀人才服务国家设立的一项重要制度。中国科学院院士(以下简称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

为做好2025年度院士增选工作,按照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精神和有关规定,制定《2025年度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指南》。

一、增选领域学科方向和名额分配方案

(一)数学物理学部

1. 数学5名,其中基础数学不少于2名,应用数学不少于2名。

2. 物理Ⅰ(包括凝聚态物理、声学、原子分子物理、光学与量子信息等)6名,其中水声学1名,原子分子物理1名,量子信息物理1名。

3. 物理Ⅱ(包括基础物理、原子核物理、粒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等)3名。

4. 力学1名。

5. 天文学1名。

(二)化学部

1. 无机分析4名,其中无机化学2名,分析化学、环境化学2名。

2. 有机高分子4名,其中有机化学2名,高分子2名。

3. 物化化工4名,其中物理化学2名,化工2名。

4. 稀土元素化学1名。

5. 谱学分析与成像1名。

6. 碳中和化学化工1名。

(三)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1. 基础生物学5名。

2. 医学6名,其中临床医学3名,医工交叉与智慧医学1名。

3. 农学、生态与进化6名,其中农业科学3名,生态保护与修复1名。

4. 生物制造1名。

5. 妇科学(临床)1名。

(四)地学部

1. 地质Ⅰ(包括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前寒武纪地质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等)3名,其中地质与生命1名。

2. 地质Ⅱ(包括地球化学、第四纪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矿床学与矿相学、矿物学、数学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岩石学等)3名。

3. 地理学(包括人文地理学、生态与环境科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自然地理学等)3名,其中人文地理学1名。

4. 大气海洋(包括大气化学、大气物理学、气候学、天气学、海洋地质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与生物海洋学、物理海洋学等)3名,其中深海科学与资源能源1名。

5. 地球物理(包括大地测量、固体地球物理、空间物理、月球与行星科学等)3名。

(五)信息技术科学部

1. 信息Ⅰ(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仪表与传感等)5 名,其中集成电路芯片1名。

2. 信息Ⅱ(包括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等)5 名,其中空天光学系统1名。

3. 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的数理基础1名。

(六)技术科学部

1. 材料(包括金属材料与冶金、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特种材料、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技术等)5名,其中宽禁带半导体材料1名。

2. 工程Ⅰ(包括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航空科学与技术、航天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等)6名,其中绿色能源装备1名。

3. 工程Ⅱ(包括力学、建筑学与城乡规划、土木与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矿业与油气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等)5名,其中船舶与海洋工程1名。

(七)特别推荐领域

名额不超过8名,另行安排。

2025年院士增选名额不超过100名。

二、候选人资格条件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试行)》,院士候选人应为满足以下基本条件的中国公民。

1. 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祖国、品行端正、学风正派。

2. 从事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科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系统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成就,并为中国科学技术事业或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三、推荐原则

推荐候选人要坚持以重大贡献、学术水平、道德操守为准绳,强化满足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需求并作出贡献的价值导向,注重领域学科间的平衡发展,着重推荐长期奋战在科研一线的科研人员。坚决破除“四唯”,打破论资排辈,不以人才“帽子”为依据。

中国工程院2025年院士增选指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贯彻落实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精神和有关规定,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科发展布局,制定中国工程院2025年院士增选指南。

院士增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四个面向”、坚持质量第一,突出国家战略需求导向,突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以重大贡献、学术水平、道德操守为准绳,着重从长期奋战在科研和工程技术一线的科研人员中遴选院士,向国家急需的关键领域、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国家重大工程、重大科研任务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倾斜。

一、增选的领域学科方向

(一)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专业组及增选名额专业学科方向优先支持学科
机械组3-4名机械工程/
动力及电气设备工程与技术
机械交叉学科
船舶、兵器与交通组3-4名船舶与海洋工程/
兵器科学与技术
交通运输工程
船舶兵器交通交叉学科
航空航天运载组3-4名航空宇航科学技术/
航空航天交叉学科

(二)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专业组及增选名额专业学科方向优先支持学科
信息一组3名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精密仪器技术
光学工程与技术
仪器科学与技术
信息一组交叉学科
信息二组3名信息与通信工程通信与网络技术
信息二组交叉学科
信息三组4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自动化系统技术
控制科学与工程
信息三组交叉学科

(三)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专业组及增选名额专业学科方向优先支持学科
化工组3名化学工程与技术高分子化工,精细化工,核化工
化学工程交叉学科
冶金组3名冶金工程与技术冶金热能工程,钢铁冶金,过程工程,冶金分析
冶金工程交叉学科
材料组4名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合成与加工,金属材料,纳米材料,材料测试与评价
材料科学工程交叉学科

(四)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专业组及增选名额专业学科方向优先支持学科
能源和电气科学技术与工程组2-3名能源和电气科学技术与工程水电工程,能源新技术
能源和电气交叉学科
核科学技术与工程组2-3名核科学技术与工程核安全、防护和环境,核技术及辐射物理,核交叉学科
核交叉学科
地质资源科学技术与工程组2-3名地质资源科学技术与工程地质资源交叉学科
地质资源交叉学科
矿业科学技术与工程组2-3名矿业科学技术与工程矿业交叉学科
矿业交叉学科

(五)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专业组及增选名额专业学科方向优先支持学科
建筑组2-3名建筑学/
城乡规划与风景园林
建筑及其交叉学科
土木一组2-3名工程力学/
土木工程材料
结构工程
桥梁工程
土木一组及其交叉学科
土木二组2-3名道路与铁路工程/
岩土工程
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
土木工程抗灾与防护工程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土木二组及其交叉学科
水利与测绘组2-3名测绘工程/
水利工程
水利、测绘及其交叉学科

(六)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专业组及增选名额专业学科方向优先支持学科
环境组4-5名环境科学与工程多介质环境协同保护与综合治理,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气候预测与气候变化,海洋化学与工程
气象科学与工程
海洋科学与工程
大气、海洋与生态环境交叉学科
轻纺组3-4名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工程,纤维材料科学与工程,轻工装备与控制
纺织科学与工程
轻工科学与工程
食品、轻工与纺织交叉学科

(七)农业学部

专业组及增选名额专业学科方向优先支持学科
农业一组3-4名作物学花卉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微生物工程
农业生物工程
园艺学
植物保护学
农业一组交叉学科
农业二组3-4名农业资源与环境学农业生态学,林木遗传育种,农业机械化工程
林学
应用生态学
农业工程
林业工程
农业二组交叉学科
农业三组3-4名畜牧学动物繁殖,动物疫病与生物安全,兽药学
兽医学
水产学
农业三组交叉学科

(八)医药卫生学部

专业组及增选名额专业学科方向优先支持学科
外科组2-3名外科学麻醉学,口腔修复与正畸学
妇产科学
眼科学与耳鼻咽喉科学
肿瘤学(外科)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麻醉学
护理学
口腔颌面外科学
口腔修复与正畸学
外科交叉学科
内科组2-3名内科学儿科学,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
感染性疾病与传染病学
儿科学
神经病学
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肿瘤学(内科)
急诊与重症医学
口腔内科学
内科交叉学科
药学组2-3名药学药学前沿技术交叉学科,制药工程学,药理学(含药代动力学与毒理学、临床药理学)
药学前沿技术交叉学科
基础预防组2-3名基础医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医学寄生虫学(含病毒学),航空、航天、潜海与潜水医学
法医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特种医学
医学信息学与生物医学工程
基础预防医学交叉学科
中医中药组2名中医学中西医精准数智诊疗交叉学科,中药药理学(含药代动力学与毒理学、临床药理学)
中药学
中西医精准数智诊疗交叉学科

说明:各专业组交叉学科含工程管理学科。

二、名额分配

202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总名额为不超过100名,其中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0名,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0名,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10名,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10名,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10名,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8名,农业学部10名,医药卫生学部12名(含中医药2名);此外,7个名额用于特别通道候选人,8个名额主要用于支持民营科技领军企业的候选人,5个名额主要用于支持在西部边远地区(贵州、云南、广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内蒙古9个省、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20年以上的候选人,上述三个方面的名额统筹使用。

各学部专业组名额分配方案将根据有效候选人及评选情况做适当调整。

三、资格条件

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作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品行端正,具有中国国籍的正高级工程师、研究员、教授或具有同等职称的专家,可被提名为候选人。

“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作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主要是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候选人在工程科技领域有重大发明创造和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并有显著应用成效;或在重大工程、重大科研任务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创造性地解决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作出重大贡献;或为重要工程科技领域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以上各项包括在培养工程科技人才方面作出的成就和贡献。

“学风正派”是指候选人应具备胸怀祖国、服务人民,追求真理、勇攀高峰,坚守学术道德、严谨治学,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等精神。

“品行端正”主要是指候选人应具备优良的科学道德与学风,良好的行为品德和端正的工作、生活作风。

来源: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仅用于学术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image
2025-04-24
国家科学技术奖:鼓励主要论著优先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

4月18日,科技部发布了公开征求《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此次《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除了明确两年一次的评奖周期和三大奖不超过300项的授奖数量,还涉及评审流程的重大变化,明确根据评审工作需要,在评审组初评前可以从评审专家库中按规则抽取专家进行通讯评审。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第十六条中,针对国家自然科学奖这一奖种,新增“鼓励主要论著优先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表述。

《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正文截图 来源:科技部

科技部于1999年首次发布《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并于2004年、2008年、2020年、2024年进行了四次修订。

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一)明确工作原则。强调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遵循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奖励工作的基本原则,接受纪检监察监督和社会监督。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重大事项按照有关规定报党中央。

(二)突出奖励导向。一是强调国家科学技术奖坚持国家战略导向,坚持“四个面向”,与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紧密结合。二是围绕国家战略导向和科技创新发展目标,完善各奖种奖励范围和评审标准。

(三)明确评奖周期和授奖数量。规定国家科学技术奖每两年评审一次,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每次授予项目总数不超过300项。

(四)优化提名评审机制。一是细化由“推荐制”改为“提名制”的配套规定。二是细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奖励对象由“公民”改为“个人”的配套规定。三是完善评审组织职责和组建规则,细化评审信誉管理机制。四是强化提名者责任,细化候选者不得被提名的情形。五是规定根据评审工作需要,在评审组初评前可以进行通讯评审。六是规定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候选者及其候选项目在受理和初评后进行公示,异议受理期相应调整为公示期间。

(五)强化诚信监督。一是明确监督委员会履职方式。二是实行科研诚信审核机制。三是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可能影响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和评审公平、公正的活动。四是细化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活动中各类主体违规行为的惩戒措施。

(六)严格保密要求。一是建立健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保密管理制度。对涉及国家安全的项目,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加强全过程保密管理。二是规定参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严格遵守保密要求。对违反保密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理。

附件:

1.《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2.关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说明

来源:科技部,仅用于学术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image
2025-04-24
2025THE亚洲大学最新排名发布!95所中国内地高校上榜!

4月24日,2025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学排名正式揭晓!来自35个国家/地区的853所高校上榜,较去年31个国家/地区的739所高校有所增加。中国内地高校领跑亚洲大学排名,稳居亚洲第一、二名。本次亚洲大学排名前10名中,中国大陆高校占据五席。本文为大家整理了2025泰晤士亚洲大学排名中国内地高校上榜情况,快来看看吧。

第1位:清华大学

第2位:北京大学

第7位:复旦大学

第8位:浙江大学

第10位:上海交通大学

第11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第14位:南京大学

第22位:同济大学

第23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第25位:武汉大学

第26位:北京师范大学

第29位:华中科技大学

第32位:天津大学

第35位:四川大学

第35位:南方科技大学

第40位:北京理工大学

第41位:西安交通大学

第45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第47位:中山大学

第48位:华南理工大学

第51位:西北工业大学

第51位:东南大学

第56位:华东师范大学

第58位:南开大学

第59位:南方医科大学

第60位:湖南大学

第63位:电子科技大学

第66位:中国医药大学

第67位:厦门大学

第78位:大连理工大学

第80位:重庆大学

第85位:深圳大学

第90位:上海大学

第102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第105位:北京化工大学

第108位:苏州大学

第110位:东华大学

第112位:东北大学

第117位:扬州大学

第121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第126位:暨南大学

第130位:江苏大学

第135位:华东理工大学

第141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第158位:江南大学

第162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第164位:广东工业大学

第168位:华北电力大学

第170位:首都医科大学

第170位:南京林业大学

第172位:西南交通大学

第173位:南京工业大学

第175位:华南师范大学

第175位:浙江工业大学

第177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第178位:福州大学

第179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第194位:青岛大学

第196位:广州大学

第201–250位:南京医科大学

第201–250位:南京师范大学

第201–250位:西交利物浦大学

第201–250位:浙江师范大学

第251–300位:长沙理工大学

第251–300位:中国药科大学

第251–300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第251–300位:东北农业大学

第251–300位:东北师范大学

第251–300位:温州医科大学

第251–300位:温州大学

第301–350位:福建农林大学

第301–350位:广州医科大学

第301–350位:上海师范大学

第301–350位:汕头大学

第301–350位:浙江工商大学

第301–350位:浙江理工大学

第351–400位:成都大学

第351–400位:华侨大学

第351–400位:西北大学

第401–500位:常州大学

第401–500位:杭州师范大学

第401–500位:上海理工大学

第401–500位:湘潭大学

第401–500位:徐州医科大学

第401–500位:浙江财经大学

第501–600位:西南石油大学

第501–600位:武汉纺织大学

第501–600位:燕山大学

第601+位:中国传媒大学

第601+位:江汉大学

第601+位:江苏师范大学

第601+位:中北大学

第601+位:山西医科大学

第601+位:四川轻化工大学

第601+位:延边大学

合作伙伴